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头图 >> 正文
这个课堂不一般
——汉庄镇“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走笔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15:07:07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这个课堂不一般——汉庄镇“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走笔

  下课铃刚响,孩子们就如放飞的小鸟飞奔出教室。隆阳区汉庄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没有追逐嬉戏,而是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向位于学校东侧的“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跑去,他们机灵地几下窜进包谷地里,撸起袖子熟练地掰起了包谷,11月中旬,轮到了他们为基地养殖区的牲畜准备食粮。这不是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而是汉庄镇中心小学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该镇中心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汉庄镇中心学校紧紧围绕“隆阳田园教育”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着力打造“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让其作为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德育平台,成为孩子们最喜爱、老师们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分享的地方。正如汉庄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赵兴国所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有温度、有故事的教育。”

  “田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希腊哲学家欧里庇得斯曾说:“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在赵兴国的脑海里,这位曾执教山区的老教师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刚工作时的情景:“从小生长在农村,但只会读书,工作了连做饭要放多少水、多少米都不知道。”他认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在的孩子更是不缺智商,都很聪明,缺的是人生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而“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德育的平台和载体。

  “基地的建立,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生存能力,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最实在、孩子们最受益、效果最明显的一件实事好事。”汉庄镇中心小学校长邱大辉说。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汉庄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田园教育”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的充分体现。

  时代在发展,教育事业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如今,智慧课堂、智慧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而基地目前已开设的学工、学农、学军、学商、传承非遗文化等多个课程内容,既从不同培育方向为学生德育培养提供了支撑,也成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另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孩子们在这里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老师们在这里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授课方法,展示自我,寻找不足,加强学习交流,田园课堂就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必要补充。这些对师生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很难做到的。”邱大辉说。

  “基地创建接地气更要有特色”

  7点起床、7点20分做早点用餐、8点晨读、9点语数文化课、11点制作早餐和到养殖区喂养牲畜(或是陶艺课)……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被安排得科学合理、井井有条。走进基地,扑面而来的绿色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掩映在鲜花绿草中的几间小小的平房是孩子们的教室,窗台上挂满了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手工创意作品,另一旁是整齐的菜地、金黄的玉米,厨房里飘出了缕缕炊烟,养殖区牲畜叫唤,再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格外生机勃勃。

  2015年9月,在市、区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充分的前期规划、考察学习之后,“诸葛庐”田园教育实践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紧邻汉庄镇中心小学,占地60余亩,其中有室内教室3间(陶艺教室一间,上课教室两间),学生宿舍4间(可供100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用房800多平方米,养殖区700多平方米,学生军事训练场1800平方米,种植区40余亩。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乡愁,莫忘根本,珍惜当下,基地通过去各个村里收集老旧课桌椅和生活生产用具,由老师给他们讲解过去的历史,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根据中心学校统一规划、安排,每周安排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师生到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体验活动。上午主要进行语、数课程学习,下午是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劳动体验,之后是一小时的体能拓展训练。傍晚,基地提供了围棋及各种书籍,孩子们可以在劳作之余坐在田埂上闻着花香品读美文,也可以静下心来博闻对弈。晚上,则是每天一次的交流小分享及每周四一次的大分享。大分享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行家风家教宣讲,孩子们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谢,现场帮父母洗脚、捶背,给父母做顿美食等,以此增进亲情、学会感恩。

  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陶艺、手工等专业授课。带队教师会每天按学生的劳动、学习、纪律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兑换基地实践币,可以用来兑换学生生活所用的柴米油盐和周四大分享活动之一的烧烤食物。每年七月,基地还开展毕业季活动,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画上圆满句号。“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动手能力、生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尽可能地不断充实课程内容,让这里接地气但也更有自己的特色。”邱大辉告诉记者。

  “学习没落下劳逸结合更快乐”

  “特别感谢学校,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做陶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我们的学习没落下,更感受到了劳逸结合的快乐……”这是汉庄镇中心小学六(4)班的夏超杰同学在基地参加实践课程后写下的日记。她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体验插秧,一起做饭,还进行体能训练磨练意志,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学到的东西已成为了她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不少家长都认为课程设计的挺好,基地也比较安全规范有序,很值得孩子去锻炼。尤其让他们倍感欣慰的是,孩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懂得了感恩,甚至还改正了不少坏脾气,也学会了独立。

  “这是我第二次带班里的孩子来这里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四年级第一次来时,一顿午餐孩子们需要2个小时才做出来,但人人都参与进来,干劳动也不怕脏不怕累。现在他们成为了生活小能手,变化很大。”汉庄镇中心小学六(4)班的班主任段怀璐说。

  通过多年来不断地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彰显特色,同时坚持以少年儿童为本和公益惠民的初心,基地效应初步凸显,截至目前,基地以汉庄镇中心小学为龙头,已辐射汉庄镇所有学校,已有包括昆明市及我市各县(市、区)在内的8000多名小学生在此体验了别样的学习生活,每学期都有市内外相关部门、学校的负责人前来参观。而汉庄镇共有的12个村(社区),目前已建成村级儿童之家6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所有儿童之家已面向全村免费开放。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并计划结合研学活动,带着孩子们深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文化,如参观汉营遗址等,让孩子们爱家乡爱祖国,让孩子们走汉庄路、保山路,甚至云南路和祖国路。”对于未来,赵兴国满怀期待。(记者 宝洁 姜维)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