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昌宁:盘活“四小”闯新路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14:52:07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昌宁:盘活“四小”闯新路

  老方式焕发新活力

  金秋时节,昌宁县漭水坝稻田金黄灿烂,成熟的瓜果将农家小院点缀得生机盎然,农民们忙着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

  记者在小坝子边新房子村民小组穆映春家看到,路两旁和房前屋后种着洋丝瓜、黄瓜、南瓜等瓜果蔬菜,干净的院子旁是搭着瓜架的养殖小院。穆映春夫妻一人正准备着第二天上街卖的蔬菜,另一人在养殖小院里喂猪。

  “女儿女婿外出打工了,我们夫妻俩在家养了5头猪、种了1.5亩茶,还有房前屋后的瓜果蔬菜,每年全家的收入大约是4.6万元。”穆映春笑着说,“别小看这些瓜果小菜,一年能给我们带来1万多元收入呢。”

  “其实,这种在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发展的小养殖、小种植的庭院经济模式,是我们这儿的传统,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也能让家庭增加收入。”河尾社区党总支书记穆印凯表示,近年来,昌宁县因势利导,科学引导小养殖、小庭院合理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能人大户通过小作坊、小买卖畅通销售渠道,增强农村居民的“自我造血”功能,让每户的“小”变成区域的“大”,形成产业经营规模效应,逐步构建“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户户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近1.9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小养殖”实现增收,户均增收约3200元;全县共建成小果园、小菜园等“小庭院”11.4万亩,亩均增收约2400元。

  小经营探出新路子

  离新房子村民小组不远的坡脚村民小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刚配送完学校蔬菜的于光宏打开店门,一边整理日用百货,一边等着村民来交售蔬菜。

  “这几年,我们这里通了水泥路,整个地方逐渐富裕起来了。只要我们肯动脑、肯吃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并不是什么困难事。”于光宏说。

  于光宏全家有5口人,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分别上大学和初中的孩子,生活压力非常大。于光宏夫妻肯动脑、肯吃苦,近几年来依托发展庭院经济和经营蔬菜、百货,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于光宏说,2013年起,他开始为学校配送蔬菜,从起步时为3所小学400多人提供蔬菜到目前为7所学校2000多人提供蔬菜,现年利润大约是8万元。今年,他在寨子里新建了小超市,在零售日用百货的同时,收购周边群众自己种植的蔬菜,并建起了5亩的小菜园。

  “这些蔬菜是生态菜,我收购后提供给学校,一方面能让师生吃上放心菜,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和邻居们增加一些收入。”于光宏说。

  “我原来打过工、也杀过猪卖,但一直没赚到钱。后来看到古树茶市场较好,而自己家和旁边人家种有很多老茶树,就开始尝试着做古树茶加工,与大家一起增加收入。”在于光宏小超市旁的茶叶初制坊里,正在加工“谷花茶”的穆海于同样有这样的想法。

  穆海于加工茶叶已10多年,他主要加工销售古树茶、大树茶,年加工产量1吨左右,年产值15万余元、利润3万余元,但因为他收购价合理而且从不拖欠鲜叶款,大家都喜欢把鲜叶交售给他。

  像穆海于一样,漭水镇有不少人依靠茶叶加工特别是开设古树茶加工作坊,实现了增收致富。据统计,漭水镇共有古树茶手工小作坊320户、茶叶加工微企业121个,其中黄家寨就有古树茶加工小作坊69户。

  据介绍,昌宁县共有4800多户贫困户从事茶叶、核桃、魔芋等“小作坊”加工,户均增收约4000元;4174户贫困户从事“小买卖”,户均增收约4000元。

  小举措凝聚大合力

  昌宁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四小工程”投入门槛低、增值空间大、利益见效快的特点,让每户贫困户都能有一个或多个增收产业,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用小措施凝聚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合力。

  产业培育方面,重点围绕农村最传统的畜禽养殖、瓜果林木、传统工艺等产业,实施小产业培育工程,增加经营性收入。全县有9273户贫困户种植茶叶4.3万亩;5489户贫困户种植烤烟、香料烟3.64万亩;1142户贫困户种植甘蔗1.14万亩;1183户贫困户种植蚕桑0.63万亩;16736户贫困户种植核桃、坚果23.43万亩;4475户贫困户种植蔬菜0.9万亩;859户贫困户种植水果0.14万亩;2350户贫困户种植中草药0.65万亩;19334户贫困户参与小养殖。

  基础设施保障方面,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实施小农水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户的小养殖、小作坊、小庭院提供支撑,有效夯实了各项产业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各项水利工程579件,新增及改善供水条件18.9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7户6.01万人。

  围绕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实施小课堂提升工程,以远程教育、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民间夜校为载体,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解决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问题,突出科技在“四小”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带动创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目前已开设培训班94期,培训农户47000余人,其中贫困户14216人。

  针对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实施小项目发展工程,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支持等方式,批准实施42个打包项目,投入资金5900万元,用于直接支持产业发展。其中投入资金1625万元,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等小产业、“小项目”。同时,通过桑苗、坚果苗、中药材种苗无偿发放、养殖圈舍补助、小机械补助等方式,有效破解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市场的瓶颈制约,夯实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实践证明,‘四小’工程非常适应农村发展需要,既能有效提高群众的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也能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今后将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增强群众自主发展能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牢基础。”看着丰收的田园、和谐的村庄、忙碌的身影、灿烂的笑容,穆印凯开心地说。(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吴再忠 文/图)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