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昌宁更戛乡打造苗族地区产业示范园:种下“摇钱树” 苗寨拔“穷根”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17:15:10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分享至:

  如何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补齐边远山区苗族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短板,增加收入,如期实现整乡整族脱贫摘帽,真正做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昌宁县更戛乡坚持农业规模化发展理念,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化劣势为优势,向大山要财富,多方筹措资金,倾力打造苗族地区产业示范园,闯出了一条既有地方特色,又可复制、可推广的苗山打赢脱贫攻坚战新“路子”。

  高标准规划力促产业调整

  被称为龙舌兰生长的地方(傣语)的更戛乡地处昌宁县南部,距县城79千米,是该县绿色经济强乡、南部开放的前沿阵地,辖11个村(社区)151个村民小组,共有7582户25636人,国土面积达547平方千米。由于多方原因导致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54户9183人。而至今未脱贫1026户411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达16.7%。全乡共有苗族人口301户13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5户900人,至今未脱贫142户6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4.7%。当地群众收入来源仅靠种植玉米、甘蔗等传统作物,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极低。

  “我们应发挥各苗寨群众山地多,有的村人均占有山地10余亩,且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将自然禀赋转变为贫困群众脱贫的财富!”2018年3月,回乡任职的乡党委书记鲁智强在班子会议上谈了回乡后极力想为家乡做点实事,且思虑多时的想法。

  如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调整产业发展,让当地贫困群众尤其是苗族贫困群众不断增加收入,按期脱贫出列,且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可以说是该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近年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心动不如行动。有了发展思路,就需确定所要发展的产业项目,因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出列等不了,也不能等。该乡领导班子成员经过多次外出“取经”、多方考察市场需求、联合各级相关涉农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后,最终决定在该乡苗族聚集的打瓦村、西桂村、大沙坝村委会流转土地590亩,打造苗族地区产业示范园,通过发展连片种植产业,带动当地苗族兄弟增收脱贫致富。项目建成后,可覆盖3个村委会的上打么、大水塘、干龙沟、独水井、刺坝林、苗家寨6个苗族村民小组301户13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900人。

  “我们更戛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介于630至2400米之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38.5摄氏度,年降雨量1380毫米,是典型的立体型气候,且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为何不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呢?”乡农业服务中心小李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家不谋而合。

  夜晚,更戛乡一片寂静,劳作一天的群众已酣然入睡。乡政府会议室却每晚灯火通明,大家把白天咨询、调研考察的结果进行汇总,为群众脱贫想办法、出点子,各抒己见,讨论异常热烈。经多次讨论研究,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依据气候、海拔等有利条件,将分别在打瓦村流转土地260亩、大沙坝村流转土地100亩,共计360亩,打造澳洲坚果套种反季芒果产业发展示范园。同时,在西桂村流转土地230亩种植九叶青花椒,项目预算投资302.67万元。

  高位推进力促项目落地

  思想统一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如何使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让困难群众享受产业调整带来的“红利”,增收脱贫致富?该乡根据工作实际进行精细分工,各司其职地跑项目、做群众思想工作、流转土地、联系种苗、寻找技术帮助……

  该乡打造苗族地区产业示范园项目得到了昌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4月26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8年第八次会议暨苗族特困人口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该乡的打瓦村召开,会议决定对苗族特困人口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收入保障、政策兜底、扶志与扶智、金融扶持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全乡301户苗族家庭将获每户1万元标准的乡镇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共计可获扶持资金301万元。项目资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和县级报账制度,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项目资金解决了,大家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干劲更足了。

  “大爹,我们打造苗族地区产业示范园的目的是让你们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大哥,示范园建成后,你就不必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了,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又可以在家门口就赚到钱,多好呀!”……乡政府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乡政府工作人员等齐上阵,多次到项目涉及各村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建议。走家串户不厌其烦地做苗族群众土地流转思想工作,给大家算“收入账”。

  “我们不会吃亏的,既得到土地流转和青苗补助的一笔收入,而且园区见效益后还可以分红,还可以到示范园里打工又得一份收入!”在达瓦村已任党支部书记20余年的李桂斌极力劝说村民。“党委政府是关心我们的,看看现在我们住的新房,喝的自来水,走的水泥路就知道跟着党委政府、产业示范园干准没错!”现已7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熊世珍老人逢人就笑嘻嘻地说。经过大家的辛苦努力,所有苗族群众实现了由不支持到积极参与的思想转变,而且热情高涨,土地流转问题迎刃而解。

  “乡长,反季节芒果、坚果种苗在临沧市的永德联系到了,我建议用大苗,因为见效快。”“花椒苗也联系到了,到时他们还到实地提供技术服务呢!”……园区所有种苗都由乡政府依据选种选材标准进行统一采购,经检验合格、造册登记和公示后,在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下方可植入示范园。

  据了解,当前产业示范园所有流传的土地基本已移栽结束。已建成澳洲坚果套种反季芒果产业发展示范园360亩(打瓦村260亩、大沙坝村100亩),西桂村九叶青花椒产业发展示范园230亩。其中,共流转土地590亩,新建和修缮机耕路6公里,实施坡改梯260亩,建成10立方米水池5个,架设灌溉管网共42.4公里。实现总投资306.76万元(筹工筹劳5.76万元),其中打瓦村投资222.64万元,大沙坝村投资45.1万元,西桂村投资39.02万元。

  科学管理力促群众获益

  “如何管好用好示范园,让它发挥效益,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是关键,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最终的落脚点,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科学管理好示范园!”更戛乡乡长周强茂就园区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再三叮嘱乡项目办工作人员。

  为逐步打破当地苗族贫困群众封闭状态,改变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状,提高其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该乡将大家的利益和产业示范园的发展绑在一起,力求抱团谋发展,共享成果。下一步,建成的示范园将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利益蒂联管理模式。把向上争取到的301万元乡镇产业发展资金作为当地每户苗族家庭入股合作社1万元股金,覆盖全乡所有苗族家庭;土地流转按每亩每年200至300元不等租赁,外加一定的青苗补偿;示范园用工优先选用当地苗族群众,尤其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男工每天100元,女工每天90元。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园前期建设中已雇佣当地苗族群众务工共计576个工,实现了当地群众工资收入共计5万多元;为加强幼苗管理,降低管护成本,示范园将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免费让当地苗族群众在示范园地块中套种烤烟和苦荞作物,不但园区幼苗得到了管护,同时群众也有了相应的收成,当地苗族群众的积极性将进一步得于激发;示范园见效益后,专业合作社将获40%的红利作为管理、雇工、运作经费。全乡301户苗族家庭将获40%的红利分配。项目涉及村将获20%的红利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将实现共赢。

  “真得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先前解决了我们居住、饮水、教育、出行、医疗等问题,现在又想着法子让我们增收脱贫致富,这是以前做梦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干呢?”谈及示范园时,当地苗族群众感同身受。

  “自示范园建成后,苗寨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酒耍钱、遛画眉鸟的人少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当好示范园的主人,管理好示范园,正铆足劲争当脱贫户呢!”当地苗族群众杨文连感慨地说。

  “预计到2020年,我乡打造的澳洲坚果套种反季芒果产业示范园和九叶青花椒产业示范园,每年将实现新增农业产值200余万元,年户均可增收6877元,当地苗族困难群众脱贫不再是问题了!”鲁智强看着茁壮成长的“摇钱树”信心十足地说。

  微风拂过苗寨,新置的产业示范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扶贫效益正逐渐弥散开来……

  记者 赵其正 段楠 吴再忠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