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保山市紧盯目标任务,鼓足干劲,为如期“脱贫摘帽”冲刺——苦干实干 合力攻坚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15:19:24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摆榔乡尖山村里关寨新村全貌。通讯员 张碧露 摄

  记者 贾云巍 通讯员 李建国

  深秋时节,走进保山市的村村寨寨,一阵阵砥砺奋进、脱贫攻坚的热潮扑面而来: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特色种植养殖充满生机,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精准落地,道路、学校、卫生室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保山市围绕“2018年脱贫退出211个贫困村、10.9万贫困户和昌宁县、龙陵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同心同向,鼓足干劲,以攻坚拔寨的勇气、苦干实干的姿态,为如期“脱贫摘帽”展开加速冲刺。

  易地搬迁

  “迁”出新生活

  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山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部分村组滑坡、泥石流多发易发。近年来,村党总支抓住机遇,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地质灾害点群众的脱贫问题。

  2016年,村党总支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尖山村整村脱贫摘帽,成为保山市首批命名的14个美丽乡村之一。这是保山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保山市制定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利用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规模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市场需求大且基础条件较好的茶叶、中草药、生猪、蚕桑等优质产业,同时,通过实施“一县一业”产业项目,因户编制安置点产业规划,确保每户建档立卡搬迁户有1至2项产业。

  保山市还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增强搬迁劳动力就业能力,突出抓好劳务输出,确保在城镇、工业园区、旅游区安置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

  为增强群众“造血”能力,各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经营实体,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做好迁出地土地开发利用。同时,帮助协调解决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养老低保等问题,让搬迁群众平稳过渡,提高搬迁群众对新家园、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6年以来,全市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搬迁人口61246人,劳动力培训就业14440人,其他扶持8387人,易地扶贫搬迁使群众“迁”出了新生活。

  产业扶贫

  下足“绣花”功夫

  近年来,保山市按照“规模农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示范、规模养殖(企业)场助推”的导向,在“一户一策”上狠下功夫,坚持“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原则,立足自然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

  目前,仅昌宁县规划实施“四小工程”的贫困户就有20500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93.8%。其中,在“小养殖”方面,1.9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户均增收约3200元;在“小庭院”方面,建成小果园、小菜园等11.4万亩,亩均增收约2400元;在“小作坊”方面,4800多户贫困户从事茶叶、核桃、魔芋等农副产品加工,户均增收约4000元;在“小买卖”方面,引导4174户贫困户从事蔬菜、水果、小吃、百货等小成本经营,户均增收约4000元。

  保山市重点围绕“耕好一片田,推广稻鱼连作;栽好一棵草,实现药业带动;泡好一壶茶,撬动产销两旺;管好一个果,实现硕果累累;种好一篮菜,打造供应基地;养好一头畜,实现六畜兴旺”的发展思路,各县(市、区)详细制定了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截至今年6月,全市种植业面积467.51万亩,产量448.43万吨,带动建档立卡户33249户132142人次;养殖业存栏数1071.65万头(羽),养殖出栏1503.26万头(羽),带动建档立卡户22562户91002人次;渔业养殖23.44万亩,产量2.74万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489人次。

  保山市大力实施“十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农民在一份土地上获得租赁、务工、收益分成三份收入,实现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壮大一域经济。通过10个规模农业土地流转、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种植、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累计带动6.26万人参与产业发展,其中贫困人口7771人。规模农业示范区直接吸纳就业人口1.1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334人。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6232户,综合覆盖率85.67%,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64436户,综合覆盖率达83.35%。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2.37亿元、同比增5.7%,农业增加值54.59亿元、同比增5.8%,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达105.21亿元、同比增17.06%,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0元、同比增加9%。

  生态扶贫

  呵护绿水青山

  新岐社区位于腾冲市西部,有国土面积53.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181户4604人,现有林地7.638万亩。

  近20年,新岐社区通过坚持退耕还林,截至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95%,林业资产4亿多元,人均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76元,社区集体经济年均收入300多万元,成为腾冲的林业大村。

  良好的生态,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新岐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木材储备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和云南省“集体林权改革先进单位”,两任村干部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这是保山市开展生态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

  “新岐这些年走的是林业富村之路,不仅让新岐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还让群众收入成倍增长。未来我们要积极发挥新岐的绿水青山优势,走‘生态兴村、林业富民’之路,实现新岐从‘林业大村’到‘新型生态旅游乡村’的尽快转型,让新岐人不砍树也致富。”社区党总支书记段生力高兴地说。

  近年来,保山市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拉动、建立机制等措施,推动林业生态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广大山区林农爱林护林意识提高,发展林产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精准扶贫之路。

  近3年来,保山市在巩固和加强原有467万亩公益林管护的基础上,启动了726万亩天然商品林停止商业性采伐管护工程,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164万亩,认定林农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9户、市级林业龙头企业9户,认定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落实生态护林员1264人;争取到上级林业生态扶贫资金6.12亿余元,已兑付生态补偿资金1.22亿元,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9930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110万元,投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3.274亿元,使直接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9100元。

  2016年至今,全市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163.73万亩,完成项目资金投资3.274亿元。其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2.5万亩,全部布局在隆阳、施甸、龙陵、昌宁四个贫困县(区),覆盖率100%,涉及16322户63655人,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982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829人,户均退耕还林6.5亩,年户均可增收现金7800元。

  5年来,保山市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2.6亿元,贫困人口从2013年初的近38.9万人下降到2018年初的16.5万人,贫困人口减少22万余人,贫困发生率由19%下降到7.57%,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实现。

  5年来,保山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2+X”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挂包帮”等社会扶贫成效突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基本形成。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2018年,中央、省、市16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335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13848户。围绕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的“六清”要求,作为身兼数职的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他们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拢队伍、聚民心,奏响了保山脱贫攻坚的恢宏乐章。

  10月16日晚,保山市举行“牢记使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10·17”全国扶贫日暨保山市“一兵三户四村”表彰晚会,100名扶贫标兵和50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再次激发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