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头牛有2头母牛已经怀上崽了,另外3头架子牛再育肥3个月就能出栏,每头能卖1万多块钱哩。卖牛钱到手再买上几头架子牛短期育肥,今年赚三五万块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盘。”龙山镇核桃坪村村民王兴成笑容满面,“有了贷款资金,我家不仅饲养了肉牛,还附带种植了4亩石斛,今年就可以采收了。照这光景发展下去,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兴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亏了政府和农信社的扶持和帮助,让我有了脱贫发展的底气。”王兴成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对他家的情况进行分析,鼓励他家依托山林资源发展肉牛养殖和石斛种植,并提供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2018年,龙陵县共投放小额信贷政府贴息贷款7000万元,涉及15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支持了当地贫困户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帮助他们走上依靠绿水青山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作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的龙陵,探索出了“51+49、批发贷款、易地扶贫、经济实体”等四种模式,建立起金融精准扶贫“两张图”、“两台账”,即贫困分布图和金融机构脱贫攻坚责任包干图;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台账和产业项目帮扶台账。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推出了“创业贷”“扶贫小额贷”等信贷产品,建立了扶贫贷款绿色通道,实施限时办结,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户的贷款需求。
碧寨乡中寨村建档立卡户闫永平在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的支持下种植重楼2.5亩,今年出售第一茬重楼(苗)收入3.7万余元,他说,“过去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种植重楼让我发了家。去年我家卖重楼收入5万多块,今年11月份卖第二茬重楼再赚上几万块钱,好日子刚开始呢。”该县还通过“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和“巾帼致富工程”活动,以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形式,为广大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增收、成才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向3100余户贫困户发放了创业贷款。象达镇勐蚌村建档立卡户李良宽囿于资金限制,每年只能养几头栎果猪小打小闹挣不到大钱。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量身定制了扩大栎果猪养殖计划,在5万元创业贷款扶持下把养殖栎果猪的规模扩大到40余头,每年出栏30多头,创收10万余元,摘去了“贫困帽”。
推进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信贷支持是龙陵县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对组织化程度高、龙头企业带动强的产业,采取“金融+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由政府出资51%以上,龙头企业出资49%以下共同组建国有控股企业,以资产入股、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石斛、中药材、黄山羊、中华蜜蜂、山地鸡等产业,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增收项目,人人有事干。以金融产品为支撑,产业为依托,创造出7种金融扶贫模式,即:“甘蔗+扶贫”“黄山羊+扶贫”“胡蜂+扶贫”“黑木耳+扶贫”“中药材+扶贫”“石斛+扶贫”“统贷+批发”,搅活了金融活水,盘活了存量资源,把广大贫困户吸纳进产业链上,发展种养加工业增加了收入。
采取“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合作社运作+农户参与”的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石斛加工枫斗。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1.83万亩,去年产石斛鲜条3200吨、实现农业产值4.5亿元、工业产值17亿元,枫斗加工增值6亿元,涉及农户1.2万户,户均收入3万余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31户。在全县建成了700多个石斛枫斗加工“大嫂车间”,带动了3.5万余名妇女从事石斛枫斗加工,年创产值2亿余元。
雷华 匡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