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随着一阵低沉而又高亢的轰鸣声,桨叶飞速旋转,“雄鹰”从地面缓缓升起,黑白相间、轻盈矫健的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只庞大的章鱼。飞手紧握控制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在上空盘旋的“雄鹰”,刹那间,无人机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炫酷的画面。从此,隆阳分局在全市公安机关拥有的首架警用无人机“雄鹰”,成为警队里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新型“黑科技”正式加入隆阳公安。
“资深飞手”长成记
2015年5月,隆阳分局购买了第一辆无人机“雄鹰”,用于高空侦察、大型安保、处置突发事件,实时掌控人员密度、绘制全景图,指挥中心大屏与无人机实现图像通联传输。无人机对飞手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除了具备精湛的飞行技术以外,还需要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和航空知识。为此,分局择优选拔指挥中心业务骨干夏迪、杨俊超作为学员,到杭州海康威视培训基地接受了一次“魔鬼式”训练,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飞手认证资质。
为了让自己的飞行技术更加熟练精湛,夏迪还专门购买了一架小型“无人机”,利用空闲时间摆弄、操练。第一次试飞“自杀式”撞墙、第一次执行任务“坠机”……历经无数次的失败,经过多次严苛训练、实战打磨和刻苦钻研,2名飞手和“雄鹰”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彼此都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合作伙伴。从一开始的懵懂、找不着北,到现在的“盲飞”,独立完成“矩形”“8字”“盘旋”“起降”“吊机”等高难度动作,实现了质的飞跃。2017年11月,夏迪终于拿到了公安部颁发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B类执照”,成了云南警界8名持有“警用A类、B类执照”中的一员;12月,分局另外四名飞手参加“云南省首届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任务,顺利通过理论、飞行实操考核,取得公安部颁发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B类(B2多旋翼)执照”。
比武场上显身手
为了让警用无人机更好地发挥作用,日常训练中,飞手紧密结合特警训练科目,以及劫持人质、抢险救灾、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暴恐案事件处置、解救被困国家工作人员、山地搜索等常规警情处置,在训练中达到“人机合一”。自2016年以来,无人机先后参与了施甸紧急任务支援、高黎贡山搜救、花街安全保卫等工作,警用无人机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公安工作中。
2016年5月,“雄鹰”在隆阳区青浦路首次亮相全市特警比武查缉,只见飞手用熟练的手法组装机身,不慌不忙地紧握控制器把“雄鹰”送上了蓝天。“雄鹰”犹如一只无线的风筝,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8”字,时而俯冲,能干的飞手用双手准确地划出了理想航线,并将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分局指挥中心大屏幕,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电波交换网”。在今年8月组织的全市公安机关巡特警应急拉动演练暨比武竞赛活动中,飞手现场启用了挂载网枪、烟雾弹等多功能用途无人机,配合地面警力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以出色的表现获得2个单项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一次惊心动魄的“炸机”
2017年11月13日,夏迪代表云南警航到上海参加公安部组织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驾驶员培训班。“当时,我是怀揣着对此次培训茫然不知,忐忑不安的心情坐上飞机的。”夏迪坦诚地说。
据夏迪回忆,开展室外实操飞行训练那天,虽然天气晴朗但依然寒风瑟瑟,掌舵手在刺骨的寒风下不到一分钟,便冻得毫无知觉。“请使用五边航线,在空中划出矩形。进入第一边,打左副翼,进入第二边,注意风向……”伴随着教练的指示,正式开始划“矩形”训练科目。高空快速飞翔的飞机,地面冷风冻僵的双手,头脑和双手的配合已严重不协调。“打左副翼,拉点升降舵”教练在背后不停喊话,夏迪鼓足力气“掰”着自己毫无知觉的大拇指。“舵量打多了,收一点,再收一点”教练的话音还没落,“砰”地一声,飞机机头径直栽进了草坪中,砸出了直径约30公分的深坑,飞机整架已粉碎,摔得七零八落。虽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耽误了其他学员的训练,同时也让教练加班加点再次组装一架新的飞机,夏迪心里满满的愧疚。但从这次“炸机”事件中,他收获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手一定要有实时把握风向的习惯。
首次登上全国无人机大赛领奖台
2017年5月,公安部在南京举行“全国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战法演练”大比武,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员500余人,云南共有昆明、隆阳、鹤庆3个代表队参赛。
就这样,隆阳的两名飞手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拖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两个41kg的大箱子到达了目的地。一落地,夏迪和杨俊超就被湖北、山东、新疆拥有10余架无人机的“豪华团队”,以及其他省市的强大阵容惊得目瞪口呆。一看这架势,再瞅瞅随身携带的大箱子,两人一下子懵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过马上又转念一想:与其退缩,不如放手一搏!
于是,两人打起精神,每天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刻苦训练,从赛场到宾馆一个来回需10余公里,有时会练到很晚,两人索性开启“夜跑模式”跑回宾馆。让夏迪最难忘的是使用无人机制作全景图那天,由于之前没有尝试过,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但为了参赛,只得请教教练和其他飞手现教,最后以7分30秒的速度完成了全景图,整整比规定时间提前了30秒。刚刚解决老问题,新问题又出现了,轮到“定点起降”科目的时候,夏迪和杨俊超才发现,分局的“雄鹰”有6kg,体积太大根本无法完成,无奈之下只好向其他代表队借用了一架体积较小的无人机“精灵”完成了定点起降科目。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两名飞手漂亮地完成了参加比武的所有科目,并荣获“高空远距侦查”二等奖,制作“空中全景图”“无人机定点起降”优秀奖的好成绩,隆阳警航飞手第一次登上了“全国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战法演练”的领奖台。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对于无人机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隆阳公安分局局长张朝廷早已胸有成竹,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在下一步公安工作中,我们将考虑不同场景应用不同的无人机,让无人机图传指挥中心,做大做强无人机应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如今,隆阳在全国县区级公安机关首家成立“警务航空中队”,先后购进大型、中型、小型无人机10架,以及一批警用挂载设备,飞手也由原来的2名增加至现在的5名。相信不久的将来,警用无人机会振翅高飞,冲上云霄,为隆阳公安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 徐维月(保山日报)